【中國環保在線 明星企業】2016年,桑德可謂風生水起;2017年,桑德又將如何發展?環衛與再生能源之間如何協同?與固廢處理如何協同?對此,文一波講述他對桑德發展的規劃與思考。
創新戰略布局 2017桑德瞄準環保千億藍海
2016年,桑德可謂風生水起:46.5億大手筆定增,固廢、環衛、再生資源業務齊頭并進,國內東西南北四處開花,接手東江部分固廢業務,產業園、PPP一樣不落,新能源也乘風加速……2017年的桑德,究竟如何布局?有哪些目標?為此,相關媒體特別拜訪桑德,聽文一波總講述其對桑德發展的規劃與思考。
桑德新環衛的未來應用圖景
環衛工人張五四早晨起來,打開環衛車APP,手機上收到一條來自管控中心發來的信息,驗證完成,環衛地圖上會顯示當前車輛位置,同時根據張五四近幾月工作效率和身體狀況,顯示今天為其設定的作業里程,并根據道路通行、清潔狀況,以及小區垃圾收集負荷等,為其自動規劃出作業路線:哪條路正擁堵,建議從哪條路開始、幾時到達哪條路等等。張五四可根據規劃路線進行作業,并可及時了解自己的作業進展和附近伙伴的工作狀況。工作一定時間后,APP會自動響鈴,提醒張五四該適時進水或休息片刻,匯報工作進程。如工作場景有特殊變化或需求,張五四可以通過APP及時回復反饋,和管控中心進行溝通聯系。
這樣智能化并具人性關懷的環衛作業方式,就是文一波規劃的桑德環衛業務未來幾年的發展圖景。在文一波的設想里,桑德環衛的智能化大數據系統,不僅用以幫助企業進行業務操作和人力資源管理,同時也幫助政府進行城市管理:城市里所有的環衛狀況都可以在系統里一目了然,不僅有實時動態,也可以統計總結;既有環衛狀況顯示,也有與環衛配套的交通、路網狀況。
文一波認為,機器要學會自我學習、智能化。其實難度挺大,但必須這樣做。因為互聯網流行共享概念,作為企業就要面臨更多競爭。所以要加強技術研發、搶時間,用技術建立一個行業進入的門檻,形成自己具有競爭力的核心優勢。
文一波介紹,桑德在固廢領域有幾個入口,比如環衛、再生資源回收、汽車回收等,但是以環衛為入口,建立自己的技術門檻,未來不管什么“野蠻人”進來,都要與對方死磕。目前桑德正在進行環衛智能汽車研發,未來在此領域,目標做到。雖然同為汽車制造,但環衛專業車更復雜,相比其他同類企業,桑德是環衛起家,更理解環衛,也更具專業優勢。桑德發展的目標,是借鑒摩拜模式,去人工,實現大數據管理,有硬件支持,以技術模擬去計算,根據某區域清潔狀況、交通狀況、人流狀況,計算需要多少作業量,需要配備多少車輛;然后根據目前的人力情況、人員技能、身體素質等,分配相應的人員及車型車輛等。同時可以根據大區域狀況,進行大型環衛設備統一調配。這一點,傳統的區域環衛是難以實現的,因為大型環衛設備太貴,而桑德可以自己的技術和行業能力,彌補地方政府之前在此部分的缺失。
桑德要多做戰略思考未來發展的核心是進行技術突破
“桑德以前喜歡有什么吃什么,什么賺錢做什么,沒有在戰略方面做太多思考和規劃。現在要重點思考這些問題,培養一些未來幾年可能虧損但符合戰略的事情。”文一波說,自己目前基本不參與具體的工作,主要溝通內部各業務板塊的大問題,進行戰略思考。
比如桑德需要思考,環衛與再生能源之間如何協同?與固廢處理如何協同?根據對未來發展空間的預測和現在的業務業績占比,確定業務定位和發展規劃。未來,啟迪桑德堅持大生態環境,以環衛為入口,連接其他業態,廣告、物流、農村電商等。學會布點,有優勢就扎下去,面線點結合。業務板塊間進行權衡,爭取在一兩年間完成布局,打通內部業務。
在文一波看來,未來發展的核心是進行技術突破。按照設想,啟迪桑德未來計劃打造500人的研發團隊,進行固廢技術研發,做出核心產品。“未來的系統工藝參數研發,主要不是靠研究,一定是靠數據的積累,靠項目的積累。”綜合運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環境云等,想辦法把成本壓下來。同時找適合的合作伙伴,挖掘新價值。比如環衛系統可與地圖公司或物流公司合作,物聯網、人工智能、環境云等新技術業務可以智慧城市結合起來。
水環境項目階段性明顯桑德瞄準“雙百”目標
與對固廢領域的激情相比,對于去年熱火的水環境PPP市場,文一波更多的是理性:
“我覺得現在PPP問題挺多,風險還是比較大。大家一窩蜂上去,但實際上行業還沒有一個項目走到成功階段,很多問題還不清楚。”尤其是政府的信用問題。桑德親身經歷也見過不少公司前期參與了不少項目的工作,可后期說不做就不做了,前期的不少工作白做。規劃太少、定性太少、信用風險比較大。但政府如果各種情況都鎖死了,利潤率又太低,也不是很值得做。比如海南海口項目,從利潤的角度,其實很值得做,反而是通州項目,企業做起來會不太掙錢。
PPP項目盤子雖然很大,很多央企進來了,但其實對技術含量的要求比較低。之前桑德在BOT領域別人一步,但現在的PPP市場,更多像在做基建。桑德是技術起家,以前做工業廢水,基礎還在。桑德現在有錢,對質量要求更高,需要思考如何提高核心競爭力,繼續提高技術能力。
而且對于企業來說,文一波認為,好的水運營或水廠項目,其實比PPP項目更有價值:“比如黑臭水體治理,按照政府要求,2020年黑臭水體治理基本完成,過程中一個企業扎進去了,也新招了人,到2020年項目完成了后咋辦?這樣的項目是階段性治理需求,不長效。所以要想法設法拿些運營的項目,或者與水廠相關的項目。”
當然,桑德也并沒有在PPP市場中旁觀,而是根據自己的戰略和優勢參與并中標了一些項目,如桑德聯合體中標海口的兩個項目,以及通州潮白河PPP項目等。
按照規劃,文一波介紹,2017年桑德將“雙手都要硬”,即推出“雙百計劃”——計劃拿下100億的水環境PPP項目合同,而不是合作意向和框架協議。同時計劃新增100萬噸污水處理規模。
農村市場空間巨大 關鍵在于技術+模式創新
在城市之外,農村環境治理也受到了高度重視。主席、總理等國家和陳吉寧等部委領導人都對農村環境治理有明確指示,相關文件也連續出臺:去年11月,住建部等十部門聯合發布《全面推進農村垃圾治理的指導意見》;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再度發力整治農村環境;住建部發布《住房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2017年工作要點》,提出2017年要加大力度推進垃圾污水治理;環保部、財政部也聯合印發了《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三五”規劃》。
“農村市場未來有巨大機會。”文一波認為,村鎮污水處理和市政污水處理一樣,是個市場,但需要突破。桑德目前已經有了數百個鄉鎮項目,但還需要進行系統及模式升級。農村水量很小,太分散,成本較高。一些適應城市的技術和模式不一定適合農村。村鎮污水處理項目一定要做到。以前環保產業多做的是非標設備,自從做了電池后,文一波對環保有了新的體會,開始更多地強調標準化和化,通過這些技術和管理的創新降低成本。目前村鎮市場,相比較之前,競爭更大,不太好做了,但還是要加強市場拓展。“拿項目,可能不掙錢。可如果不拿項目,以后就沒項目可做了。”
農村市場,桑德和啟迪桑德都在做,業務也有交叉。農村環境問題比較復雜,有水處理、固廢問題、秸稈問題、再生物資回收等,據文一波介紹,桑德目前主要在思考是否可以找到一種協同模式,增加自身的競爭優勢,比如農村里,給排水、秸稈、環衛一體化還比較少,是否考慮這些與農村城鎮化、農機等結合起來一起做?找到一個可協同的長效的有競爭力的發展模式,適應更多場景。
比如農村目前短板物流問題,導致環境服務成本很大,一套30萬元的設備,物流運輸也許就要花幾萬元。同樣,農村與城市,在生活方面,也面臨這樣的問題。桑德也在探索,如何尋找到一種服務模式,進行資源和服務整合,設想將農村給排水、垃圾、秸稈等,結合農資、電商等進行鏈接。這方面一定可以找到一個平衡的機會,主要是要找到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方面的突破。
在技術方面,桑德正在研發試驗一種秸稈壓縮打包、造粒的技術和設備,一邊進行莊稼收割,一邊出來壓縮成包的秸稈或壓縮顆粒,便于裝運,節省成本。在模式方面,農村包裹是個難題,桑德嘗試搭載農村業務網絡,進行農村包裹傳遞,并打通農超渠道,幫助實現農產品進城。相當于桑德在為政府付費進行服務的網絡之上,開發了新的增值服務。
文一波介紹,從污水到給排水到垃圾---秸稈,再到農機---電商---農超,桑德的計劃就是重點抓技術研發,探索將技術和產品打通,尋找到多方平衡互利的商業模型,完成示范項目。
對于未來,文一波謙虛謹慎又不失豪邁:“我們只是比別人走快了幾年,行業經驗多一點。”“在BOT上,桑德曾經了一步,但現在我不認為PPP是個好的持續的方向。在PPP領域里也能看到我們的身影、聽到我們的聲音,在一些重要場合,我們也在。但在一些大家看不到的場合,我們正在做一些創新和突破,桑德需要向技術轉型”
而在新能源領域,文一波投入了更多精力。“這個行業技術發展很快,必須抓住時間,加速做上去,不能有任何閃失。”按照他的計劃:2017年,在鋰電池領域做到10名左右;2018年進入前10內靠前一點,2020年至少前五,力爭進入前三。(作者 谷林)
原標題:創新+速度!文一波的桑德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