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環境監測】2017開年,廈門、寧波、長沙為代表的各地便使出霹靂手段,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行為進行打擊。治病必先知根知底。為何出現如此惡劣的監測數據造假現象?針對監測數據造假又有哪些有效可行的“藥方”?如何走好環境監測的市場化之路?
擦亮生態文明之“眼” 多地嚴打環境監測數據造假
2017年一開年,多地就傳遞出一項重要信息: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等違法行為嚴懲不貸。
1月3日,福建廈門市環保局印發《廈門市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公布了對篡改、偽造或者指使篡改、偽造環境監測數據的弄虛作假行為的懲治辦法??偨Y而言,就是對于通過篡改、偽造監測數據違法排放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以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的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有關工作人員,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月18日,浙江寧波宣布正式施行《寧波市環境違法“黑名單”管理辦法(試行)》,將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行為列入環境違法“黑名單”。
同一天,湖南長沙市環保局公布《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辦法(試行)》,公眾對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等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舉報將獲得獎勵。
地方政府如此密集地出臺嚴懲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等辦法條例,再聯想到2016年12月26日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檢察院發布《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將重點排污單位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或者干擾自動監測設施行為定義為“嚴重污染環境”等,可以預測,2017年,全國將刮起一陣整治環境監測違法之風。
現象一:環境質量監測數據造假屢禁不止對策:要嚴懲,但絕非罰款、拘留了事
我國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決策的重要基礎,其覆蓋范圍廣泛,從一定程度上可以稱為政府決策、行業投資的風向標。
當前,提起環境監測,人們常提及的是環境質量監測和污染源監測。其中,環境質量監測運營主體由各級環境監測站構成,而污染源監測運營主體則由主要排污企業的監控部門構成。這兩大領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各種亂象。
在環境質量監測領域,人為修改、篡改在線監測數據、提供虛假數據、瞞報監測數據、惡意捏造等弄虛作假行為屢見不鮮。這些行為背后的邏輯,是地方環保部門、地方政府之間的利益選擇。
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研究員朱法華表示,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環境質量國控點監測在地方、考核在中央,當環境數據與地方政府的政績相掛鉤時,就會有少數部門鉆空子。
為了杜絕地方少數部門干擾環境監測數據,打擊私自篡改、偽造環境監測數據等行為,2015年環保部制定工作方案,明確了將用三年時間分三步完成國家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權的上收工作。至2016年底,全國1436個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的監測管理已全部完成上收。
將國控監測點上收至國家,有效避免了地方政府插手環境監測數據報送,卻無法一勞永逸。2016年陜西西安市環保局長安區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站長李某出于自身政績考量,鋌而走險用棉紗堵塞采樣器,通過給采樣器“戴口罩”的方式,致使空氣質量數據失真。
“針對這樣的行為,唯有嚴懲才能遏制。”朱法華說,嚴懲才能打擊鋌而走險者,還環境監測數據的真實有效。“嚴懲不是指罰款、拘留幾天就了事。環境監測數據的真實關系著政府決策、企業投資以及人民的身體健康,對于環境監測違法行為應追究刑事責任,甚至入刑。”
現象二:汽車尾氣檢測市場失控對策:加強市場化建設尤為重要
相較于環境質量監測,對污染源的監測市場開放程度更高,但亂象更多。表現較為突出的是機動車尾氣檢測。
中關村空氣污染聯盟理事會主席顏梓清用“失控”來形容機動車尾氣檢測。
據她透露,當前機動車尾氣檢測市場亂象叢生,諸如檢測設備不符合環保行業標準、檢測機構造假、檢測設備軟件留有可更改數據的 “后門”、買通檢測站人員等現象屢見不鮮,已經成為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的“重災區”。
“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是城市灰霾的主要貢獻源之一目前基本達成了共識。但是如果我們得到的監測數據是不真實的、無效的,那么就會引發一個嚴重的后果就是誤導環境決策,建立在這之上的處理措施也是無效的。”顏梓清說。
為何出現如此惡劣的監測數據造假現象?顏梓清認為,首先,檢測技術、設備缺乏統一的標準;其次,監管不到位,導致各類產品隨意進入市場銷售;第三,執法走偏。她說,“機動車污染防治的重點是把一部分高污染的車抓出來,而不是簡單的采取國Ⅰ、國Ⅱ車限行或者通過使用年限、尾號設置限行等”一刀切“的手段。
另外,根據日前發布的《“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提出的要求,“十三五”將引導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參與污染源監測、環境損害評估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監測等環境監測活動,推進環境監測服務主體多元化和服務方式多樣化。
對此,顏梓清說:“讓監測市場化非常重要,但現在環境監測的市場化做得還不夠。以技術創新為例,一項好的檢測技術目前必須通過科研院所或者大專院校才能報到政府部門,這就導致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缺乏話語權,導致好的創新型技術不能順利地推廣至市場。另外,一定要讓市場充分競爭,設置合理的淘汰推出機制,使得檢測數據誤差很大的設備、技術被淘汰。”
環境監測市場化正在起步,而怎樣才能走好市場化之路,這將成為環境監察領域將要研究的一個新課題。
原標題:多地重拳整治環境監測數據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