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環境監測】近年來,隨著環保執法力度的不斷升級,環境監測數據的意義不斷放大,成為高懸于企業負責人乃至地方領導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故此,國務院提出“全面布點,全國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16字方針。
12月26日,高法、高檢聯合發布《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其中規定,重點排污單位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或者干擾自動監測設施,排放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應當認定為“嚴重污染環境”;實施或參與實施篡改、偽造行為的人員應當“從重處罰”。
為了掌握手污染數據,環保部門在一些重點排污單位設置了自動監測設備,此舉一方面在于加強針對企業的監督,另一方面也可以據此評估污染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環保措施和規劃。隨著環保執法力度不斷升級,環境監測數據的意義不斷放大,成為高懸于企業負責人乃至地方領導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2014年5月,國務院下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考核辦法(試行)》,對地方政府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完成情況”和“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不僅將作為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而且未通過終期考核的地區負責人將受到國務院領導的約談。環境狀況與制度問責的雙重壓力之下,環保日漸成為地方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然而,在各地紛紛積極應對的同時,一些異想天開者動起了數據造假的念頭。
企業在自動監測設施及數據上弄虛作假的事時有發生,環保部對此多次通報,并將此列入執法檢查重點,但此類事件依然屢禁不止。究其原因,相比企業超標排放的巨大所得,數據造假的處罰力度過于輕微;更嚴重的是,出于對地方利益的維護,一些地方環保部門對此置若罔聞,甚至主動參與。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的通知》提出的16字方針是,“全面布點,全國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全面布點是為了數據全國聯網,進而實現自動預警,此舉的關鍵在于確保數據客觀真實,依法追責因此格外重要。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入刑,意味著依法追責有了堅實的法律基礎。值得關注的是,構成犯罪的不僅有企業數據造假,政府部門干涉也被納入構成犯罪行為的范圍。如果說前者旨在打擊數據造假的具體行為,那么后者顯然致力于使環保數據遠離行政權力的干預,在地方政府主導環保工作的管理體制中,此舉更有利于正本清源。
環保自動監測是為了緩解環保檢測人員人手少、任務重的矛盾,數據造假入刑之后,環保數據的“含金量”進一步提高,要想從根本上杜絕數據造假,應進一步加強數據抽查核對與現場監督執法的力度。
原標題:高懸環境監測“達摩克利斯之劍” 重罰數據造假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