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曾指出,“不管你是否認同,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并將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世界已經進入由數據主導的“大時代”。大數據時代擁抱大數據,“十三五”規劃建議已經吹響向大數據進軍的號角,隨著國家大數據戰略的實施,基于大數據的智慧環保引發了業界的普遍關注。
在內蒙古的烏梁素海,通過污染源和地表水環境質量的立體網格化的數據采集,全流域水質情況一覽無余,影響每一個水質斷面的主要污染企業也都清楚明了。不僅在內蒙古,“讓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的思路也已深入到全國各個地區的環保管理當中,在上海、四川、無錫等地出臺的《環境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推進大數據監管都被列入其主要任務之一。
早在2013年,住建部下發智慧環保試點痛點,將云計算、大數據列為智慧環保核心技術,智慧環保迎來快速發展。據公開資料,智慧環保的構架主要分為感知層、傳輸層、智慧層和服務層。感知層起到的作用是利用相關設備,實時感知污染源、環境質量等變化;傳輸層是將感知的數據,通過環保專網、運營商網絡進行交互和共享;智慧層是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將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并實時處理應對;服務層是建立面向企業、公眾的信息服務,及時公開環境治理情況。
簡單說,智慧環保即智慧城市概念的重要分支,也是物聯網技術與環境信息化的產物。其借助物聯網技術,把感應器和裝備嵌入各種環境監控物體中,通過云計算將環保領域物聯網整合起來,可以實現社會與環境業務系統的整合,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實現環境管理,并通過市場配置機制控制排放。
隨著環保需求不斷擴大以及扶持政策的日趨完善,我國環保產業已經從初期的以“三廢治理”為主,發展成為包括環保產品、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服務、環境友好產品、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門類比較齊全的產業體系。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同比下降3%、3%、5%、9%以上。首批實施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4.1%。目前,我國的智慧環保項目主要以銷售監測硬件以及軟件為盈利模式。同時,環境監測產業正不斷拓展,產業結構和技術也將逐步優化升級。
近些年,以物聯網技術為特征的智慧環保迅猛發展,在諸多環保重點領域也已有了豐富的應用。西安交大環保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林宣雄介紹了研究團隊剛剛研發的一款“250你發布”APP,拍照后直接可以顯示出PM2.5指數。
“大家可以隨時隨地把所到之處的PM2.5拍攝出來,然后上傳到APP里,當幾萬個數據匯集在一個區域,就可根據照片的坐標,定位一個區域的空氣質量指數。”林宣雄說。據了解,這一系統已經在地方有所實踐。廣州就曾使用無人機搭載這一系統監測空氣質量,根據飛行區域的PM2.5指數算出了一條數據鏈。
通過這一平臺,環保部門可以有效地進行環境管理。未來平臺還可以實現更多功能,使得環保部門就可以在時間掌握全國各地的環境事件,誠如是否有人向太湖傾倒垃圾,哪里的化工廠有污染物泄漏等。中國科學院院士汪爾康舉例說,水質監測人工成本高,周期長,連續性差。物聯網感知的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可遠程、實時獲取水質參數監測數據、在線儀表運行狀態、監測預警與報警及自動監測站概況等信息,為研究水污染擴散與自凈規律、防治水污染事故提供數據支撐。
誠如在太湖的治理上,用4年—5年建設的物聯網自動監測站,已經對水資源的污染治理打下了樣本基礎。
政策方面,2015年環保部發布了《關于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指導意見》,提出全面放開服務性環境監測市場,鼓勵社會環境監測機構參與排污單位污染源自行監測、環境損害評估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現狀監測、清潔生產審核、企事業單位自主調查等環境監測活動,推進環境監測服務主體多元化和服務方式多樣化。
目前,智慧環保主要市場參與者有IT軟件服務商、環境監測和分析儀器廠商、物聯網企業。其中,IT軟件服務商涉足領域廣,企業數量多,競爭激烈。隨著智慧環保進一步發展,行業投資并購趨勢或加強。
市場普遍指出,環保產業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將保持快速增長,到2020年,環保產業產值將達2.8萬億元,逐漸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環保產業增長迅猛,智慧環保也將因此跨入黃金發展期。預計在“十三五”時期,智慧環保有望獲得加速發展,逐步從數字環??缭街林腔郗h保,行業前景廣闊。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科學報/李惠鈺、中國環境報、上海證券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