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省未作環境報告 新環保法亟需“狠起來”
2016-12-09 08:45:33來源:中國環境新聞 編輯:Alice 關鍵詞:環保法環保執法環境治理閱讀量:30236
導讀:環保法規定了報告的主體、報告的對象和報告的內容,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報告,本年度沒報告的,尚未嚴格貫徹落實法律制度規定,各級人大將加強監督。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新環保法實施兩年,縣級以上政府向同級人大做環保報告的制度尚未完全落地,并規定了報告的主體、報告的對象和報告的內容,其中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報告,截至11月底,已有河北、山西、遼寧等18省級政府報告了2015年度環境質量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還有超三分之一的省級政府未依法作此報告。
新環保法實施兩年,縣級以上政府向同級人大做環保報告的制度尚未完全落地。截至昨日,除河北等18省(區、市)外,還有13個省份(除港澳臺)未向省級人大作報告(其中兩個省(區、市)擬在今年12月常委會上聽取審議)。2015年1月1日,新環保法施行。
“環保法規定了報告的主體、報告的對象和報告的內容,其中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報告,本年度沒報告的,尚未嚴格貫徹落實法律制度規定,各級人大將依法加強監督。”全國人大環資委調研室副主任說。不過這一規定落實情況并不盡人意。12月7日獲悉,截至11月底,已有河北、山西、遼寧等18省級政府報告了2015年度環境質量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還有超三分之一的省級政府未依法作此報告。
報告環保情況要形成制度化安排
2011年,環保法的修改列入十一屆全國人大的立法計劃。2012年8月,環保法修正案草案提請審議,即增加規定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向同級人大報告環境情況及環保目標完成情況。
“這是促進和加強環保工作的一項行之有效的工作經驗,在法律修改中將這一規定制度化,可進一步強化人大對政府落實環境保護責任的監督作用。”介紹了增加這一規定的初衷。
終,歷經四次審議,兩次公開征求意見,2014年4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審議并通過關于修改環保法的決定。新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據新華社報道,2016年4月,國務院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報告了2015年度環境質量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對此強調,今后要形成制度化安排,縣級以上地方各級政府也要依照法律規定,向本級人大或者人大常委會報告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自覺接受人大和人民群眾的監督。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就落實環保法規定和張德江委員長講話精神,也多次提出了要求。在今年6月,她帶隊到河北開展環保執法情況監督時,還督促河北省人大常委會依法聽取和審議政府環境保護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次月,河北省政府向省人大常委會作了此報告。
目前還有13省級政府未向人大報告環保情況
事實上,新環保實施以來,一些地方人大常委會做好相關工作,也形成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經驗。
2015年1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在全國聽取并審議了自治區政府關于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
2016年9月,云南省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這一報告,還擬定以后每年都安排此項議程,建立起省級政府向省人大報告年度環境狀況的制度性安排。
10月,寧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結合聽取和審議報告,還對全區貫徹實施環保法和自治區環保條例進行了執法檢查,并對環保問題進行專題詢問。這也是寧夏今年開展的專題詢問。
介紹,截至11月底,已有河北、山西、遼寧、吉林、江蘇、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重慶、云南、甘肅、寧夏、山東、海南、貴州、西藏共18個省人大常委會,依法聽取和審議了省級政府關于環境狀況和環保目標完成情況的專項報告。黑龍江和上海擬于12月的常委會上聽取和審議此報告。
針對報告落實情況并不十分到位的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車光鐵在今年11月分組審議環保法執法檢查報告時即提出建議,應進一步統籌抓好人大監督常態化機制建設,不斷強化人大監督責任落實和政府主動接受監督意識,綜合采取定期報告、專題詢問、執法檢查、專項調研、代表視察、重大事項決定等多種形式,及時發現基層環保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深入推進各項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還介紹,按照張德江委員長指示要求,201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例行聽取審議國務院關于2016年度環境質量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報告。
(原標題:超1/3省份未向省級人大報告環保目標完成情況 環保法規定成虛設?)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