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污水處理】隨著凈水觀念的逐步改變,人們對健康飲水的需求急劇增長,催生了凈水行業的快速發展。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我國目前的凈水器普及率在5-8%之間,而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普及率已經超過了75%,凈水市場提升空間巨大,凈水行業的發展前景無限廣闊。
近年來,隨著環境問題的頻發,凈水器也迎來發展的黃金期。
用簡單、保守的方法粗算全國市場潛在規模大小:全國13億多的人口,4億多的家庭,按一戶一臺的低配置,產品五年的更換周期,就是一年8千萬臺,均值一臺2000元,就是1600億,如果加上商用市場,那就遠超過2000億的潛在市場規模。
但是目前我國城市家庭凈水器使用率還不到2%,缺口龐大,比起傳統家電和建材項目的潛力十足。由此可以預見,凈水器將成為不容小覷的新力軍。業內專家預測,未來三到五年,我國家庭凈水市場將形成千億規模。
凈水行業可觀的市場前景和增長速度,吸引了數以千計的企業涌入。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生產凈水器的企業約有3000多家,每年新增企業約40%。“這么多企業參與競爭,一方面,是因為相較于歐美、日韓凈水器市場60%~90%的滲透率,我國整體普及率還不到5%;另一方面,是因為凈水器利潤空間遠高于傳統家電產品。”廣東凈水設備協會會長沈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
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之前,市場以近70%的速度快速擴容。2016年上半年,凈水設備累計銷售135億元,同比增長19%,較去年同期增速收窄25個百分點。但由于該行業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市場亂象叢生:業內人士報料稱,參與市場競爭的3000多家企業,有一半以上屬于“無證運營”;消費者投訴使用成本過高,各品牌的核心耗材(主要指濾芯)互相不匹配。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凈水設備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兼秘書長鄧瑞德就曾指出,凈水行業產品水平參差不齊,產品不多,雜牌商標、山寨凈水器、偽劣產品大量充斥于市場,虛假宣傳、服務體系不到位、價格虛高等現象非常普遍。
而事實上,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有很多。價格是消費者關注的,目前市場上外資品牌以及部分品牌的凈水器售價偏高,動輒三五千元甚至上萬元,而且后期的耗材消費也是消費者不得不考慮的購買因素。
并且由于國家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造成了凈水器質量參差不齊和價格虛高的現象,而且消費者對凈水器認知也不高,所以相對來說,利潤就有比較大的空間。目前我國凈水器市場沒有統一的價格規范,凈水器的價格從幾百到數千元再到上萬元不等。
以活性炭為濾芯的凈水器售價相對便宜,價格一般在100-300多元;膜式濾芯的凈水器售價差異較大,在400-5000元左右;其中反滲透膜(RO膜)凈水器是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凈水設備,價格會高一些,一般都在2000元以上。
但隨著消費市場逐漸的理性化,價格戰已逐漸“失寵”。價格戰泛濫,對于凈水器企業來說靠低價是難以存活,凈水器市場營銷價格戰治標不治本。此外,缺乏健全的標準、市場競爭無序、技術抄襲現象嚴重、企業資質不全、售后問題無保證也是困擾凈水行業今后發展的主要問題。
如何才能引導凈水設備行業更好的發展?沈均指出,一方面,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凈水器產業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在一、二級城市市場對水家電的監管要“到位”一些,他呼吁國家相關監督部門加強對三、四級農村市場的監管力度,因為該市場逐漸成為山寨、雜牌甚至假冒偽劣產品的溫床。
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的凈水器生產企業已超千家,從業人員超過百萬。我國凈水器行業在這幾年內將面臨重大的市場洗牌,一些小型凈水器在面對產品質量、生產線、生產技能和凈水技術創新等方面市場競爭下或將難以為繼。隨著凈水器行業標準、體制的健全,一些無牌無證的凈水器品牌將無駐足之地。
未來凈水器行業洗牌在所難免,品牌會進一步集中,一些市場定位不清、缺乏品質保障的企業會被淘汰,只有真正掌握了核心技術,準確把握消費者的消費痛點,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未來企業將緊緊盯著市場需求做研發,向便捷化、智能化、長壽命化方向發展,不斷提供的產品和服務。
2016是被業內看好的一年,飛躍發展的勢頭已從各企業雄心勃勃的年度計劃中初見端倪。但是行業發展中除了催人振奮的野心,還需要熱趨勢下的冷思考與理性判斷。中國凈水器企業要想制勝,須從產品的研發設計到營銷到銷售渠道的拓寬再到品牌的樹立,設計好每個環節,尤其是把握市場先機樹立品牌效應。盡管行業困難依舊,但凈水器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