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轉田地2510畝 湖南“山水林田湖”項目取實效
近年,在湖南長沙縣金井鎮,全國“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綜合整治項目取得顯著成效。在該項目一年多時間的建設過程中,共流轉田地2510畝,流轉農戶600余戶,流轉土地后的農戶人均每年增收7千到1萬元。項目的實施不僅使農村生態環境提質,提升抗災防洪能力,促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還解決了當地村民的培訓就業問題。
“一園區、二基地、三片區、四產業”打造生態綜合治理示范區
長沙縣金井鎮的“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整治項目力圖打造中部區域生態綜合治理示范區,采取“一園區、二基地、三片區、四產業”的項目布局。
“一園區”即目標建立的現代化農業示范園區;“二基地”即創立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現代化農業科技基地;“三片區”則是以有機水稻為主的生產片區、以苗木基地為主的休閑片區、以雙江職業中學為聯合辦學基地的培訓片區,“四產業”為依托當地資源的大米蔬菜產業、承祖谷酒產業、飲用水產業、休閑產業。
項目自建設以來,在培訓片區,培訓農民工5000余人次,培育出一大批懂技術、懂管理、懂綠色生態理念的新型職業農民。農產品生產基地年產有機稻谷105.2萬公斤,年產生態稻谷原漿酒10萬公斤,休閑產業年接待游客上萬余人次。
“互聯網+”規范土地流轉市場
長沙縣“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項目能贏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與當地土地流轉的率不無關系。通過土地流轉,金井鎮石井村還耕拋荒稻田152畝,修建機耕道23.8公里,綠化亮化村級道路7.6公里。
據悉,長沙縣整體農用地面積為183.8萬畝,其中耕地面積78.49萬畝。截至目前,全縣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46.5萬畝,其中耕地流轉面積27.62萬畝,涉及所有自然村近9萬農戶。土地流轉市場的蓬勃發展也讓地方政府高度重視土地流轉市場的健全和規范。其中,土流網長沙縣土地流轉中心的成立對于當地土地流轉市場的規范化發展也起到關鍵作用。
通過互聯網交易平臺,破除過去的信息壁壘后,土地流轉價格更加透明化。而有了市場第三方的專業土地評估和對流轉合同的規范,也極大減少了流轉糾紛發生的可能性。
原標題:土地流轉推動全國“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