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鼠游戲走向鳳凰涅槃 一座中部城市的治污探索
重拳治污:“吃奶的勁兒都使出來了”
空曠的廠區內,粗大冰冷的管道在頭頂上方盤根錯節,扭曲延伸,幾名工人上上下下忙著檢修設備——因為政府啟動了重污染天氣二級應急響應,作為昔日的明星企業,日產上萬噸的水泥廠被迫持續停產。
這是新鄉重拳治污的縮影。截至2015年底,僅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該市就停產、限產涉塵企業872家和81家,分別占全省的1/4和1/10。
面對媒體,新鄉市委書記舒慶開門見山:“全市的環境治理,吃奶的勁兒都使出來了。”
一切源于不期而至的環保警報:由于2014年境內兩條河流出境斷面未達標,新鄉涉水排放項目遭遇環評限批;此前,因大氣和水污染形勢嚴峻,新鄉還成為被省環保廳約談的四個地市之一。
該市環境監測站工程師賈雙慶介紹,針對水體污染,采取措施包括整治排污口、排查養殖企業;大氣方面,則涵蓋了從鍋爐改造、餐館油煙回收乃至煙花禁放等,“能想到的細節都想到了”。
緊隨強力治污而來的,是環境執法和問責風暴。2015年新鄉按新法新規新標查辦環境違法案件165起,下達行政處罰罰沒款5265萬元,均居全省。司法移交環境違法企業14家,追究刑責7家。還在全市范圍內對60名責任人進行了黨政紀和組織處理。
“執法與問責的壓力層層傳導,就是要讓人人都擔負起環保的責任。”新鄉市紀委書記楊慧中說。
階段成效:“這是脆弱的,也是低水平的”
衛輝市西沿村村口,共產主義渠在此由新鄉出境流往下游。監測人員用空瓶提取水樣,看上去清澈透亮。62歲的村民老田說,以前的水又黑又臭,現在好多了,但跟小時候還是沒法比。
截至去年年底,新鄉5條重點監控河流中,3條出境斷面全部達標,被限批的海河流域2條河流中,共產主義渠實現了4個月連續達標,衛河12月份開始達標;大氣方面,PM10和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158微克/立方米、94微克/立方米,盡管11月份以后數據同比下降明顯,但仍未能完成省定全年目標。
對于這份風暴之后的“治污答卷”,大家都保持著清醒認識。“這是脆弱的,也是低水平的,隨時都有反彈的可能。”新鄉市長王小平說。
據悉,結構性污染突出等多重因素疊加讓新鄉的環境治理陷入“圍城”困境。
從2014年新鄉工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來看,COD(化學需氧量)17707噸、氨氮1277噸,均居全省首位,氮氧化物65065噸,排名全省第4,而該市GDP僅占全省5%,排名第6。
空間布局不合理也是當地污染問題的重要成因。處于全市上風上水位置的3縣1區,囊括了主要污染物的80%。新鄉地勢較低,不利空氣流通和自然擴散。新鄉平均海拔僅70米,北部被太行山環抱,南邊又面臨著地上懸河黃河,靜風率達23%。
新鄉市環保局副局長李純茂說:“新鄉的治污形勢堪稱先天不足,后天雪上加霜。假使同樣的經濟總量和污染程度,必須比別人付出更多。”
痛定思痛:“要從貓鼠游戲走向鳳凰涅槃”
事先不打招呼,把相關工作人員叫上車收了手機后,直奔抽查現場。暗訪從白天進行到夜里,由于時間緊湊,連晚飯都在車上吃——在新鄉市,不少干部對市領導督查排污企業的細節都耳熟能詳。
說起這些,舒慶卻格外冷靜:“一個地市的工作有方方面面,是要彈鋼琴的。終要把高壓倒逼和自我能動性相結合,激發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
隨著治污工作向前推進,當地領導干部的認識也在深化。市發改委主任張文惠表示,以前覺得環境治理為經濟發展服務,現在看二者其實是一體的,污染恰好說明經濟體的健康出了問題。“超常規的治污措施,看似犧牲了速度,長遠看是為了經濟體更健康的發展。”張文惠說。
新鄉已初步形成綠色發展的思路與框架:持續加大治污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彌補歷史欠賬;調整經濟空間布局,把處于上風上水的太行山作為健康、旅游業發展基地;依托國家批復的“綜合改革試點市”“循環經濟示范市”平臺,通過生態化改造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在做大經濟總量的同時降低單位產值污染排放。
“環境治理要從貓鼠游戲走向鳳凰涅槃。目前是貓來了老鼠跑了,貓走了老鼠又回來了。如果經濟體成了一只涅槃的鳳凰,還需要貓么?”舒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