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產業技術聯盟成立 深挖資源化回收利用金礦
據相關統計顯示,我國每年可生產農作物秸稈8億多噸,如全部用來燃燒,可折合約4億噸標準煤的熱值;如用作飼料,折算相當于2億噸糧食。秸稈蘊藏著豐富的能量,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開發利用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
然而,由于我國政策不夠完善、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秸稈利用研究與推廣脫節,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秸稈的綜合利用水平和產業競爭力都不高。
“聯盟”成立后,將以國家秸稈產業技術創新需求為導向,以形成秸稈產業核心競爭力為目標。組織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等圍繞秸稈產業技術創新的關鍵問題,開展技術合作,突破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形成重要的產業標準。
“聯盟”理事長彭飛表示,國家秸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旨在橫跨政、產、學、研多方機構,規劃秸稈產業的頂層設計,破解秸稈行業發展瓶頸,大力推動秸稈產業發展,終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產業格局。
“‘聯盟’是能夠提供資源共享、技術交流、人才培養的平臺,并且可以有效避免重復投資、資源浪費等問題。還能利用資源共享機制,進一步解決行業面臨的困難和短板,達成一個統一的標準,合理化、化利用秸稈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彭飛說。
同時,“聯盟”秘書長蔣泓峰表示,“聯盟”將成為秸稈產業戰略策源地、技術發源地、產品輻射源和技術進步的新脊梁,真正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表示,秸稈產業本身是一個具有發展前景的產業,但發展過程中總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問題,如技術的研發,利益的分配、勞動人口減少等問題,都不同的沖擊著秸稈產業的前進。此次“聯盟”的成立是順應時代發展而生的產物,不僅符合國家政策,而且能滿足秸稈產業向好發展的而迫切要求。相信通過“聯盟”這條紐帶,發展好我國的秸稈產業會更近一步。
“秸稈產業作為農業發展的一部分,發展好了,不僅能帶動經濟的增長,還將成為一個新興產業。因此,‘聯盟’的成立對我國秸稈行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的作用。”鄭風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