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水產業迎發展高峰 中創水務跑馬圈地中小城市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水利建設被列入八大基礎設施網絡,水資源管理、水環境保護、水生態修復等納入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重要內容。在此背景下,涉水產業迎來新的發展高峰期。
“水十條”針對市政污水處理的量化目標具有可行性。按市/縣2020年平均處理率90%估算:城鎮污水市場規模可達700億噸,市場空間大。同時,據《2008-2020年中國環境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在既定控制目標下,“十三五”期間我國廢水治理投入將達到15603億元。
據中創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創水務”)投資事業部部長陳成分析,目前城鎮污水治理行業集中度低,形成的原因在于:污水處理行業由政府特許經營,地方企業憑借20-30年的特許經營權形成區域市場的進入壁壘、市場碎片化。未來,這一市場格局有望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水務企業跨區域經營來打破。
作為專業從事中小城市水務服務的運營商,自2007年成立以來,中創水務始終關注中小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致力于中國水環境的改善。依靠對水務行業的深刻理解,秉承服務客戶、多方共贏的宗旨,發揮專業化的技術優勢和標準化的管理優勢,科學降低水務設施投資成本,提高水務設施的運營效率,為客戶提供穩定的服務。
日前召開的2015南京環洽會上,陳成先生接受中國環保在線專訪時表示,“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對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建設、培育和發展交易市場等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凸顯了水利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這同樣也是涉水企業的發展契機。
“‘十三五’期間,我國水利事業發展面臨著更加廣闊的前景,涉水行業發展潛力巨大,市場廣闊”,陳成介紹,目前國家治水任務依然繁重,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尚未完全解決、防洪減災體系尚不完善、水污染嚴重、水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都有待進一步解決。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指引下,中創水務在跑馬圈地過程中,因地制宜,根據項目實際需求采用BOT、TOT、BT等投資模式。目前擁有多家子公司,包括常熟市中創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安達中創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徐州中創水務有限公司、銅山利國清源污水處理有限公司、邳州市中創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泰興虹橋中創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泗洪恒潤環境能源有限公司、南京中泉市政設計有限責任公司和南京沃茨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等。
從環保產業的構成來講,污水治理一直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板塊。而在污水治理當中,市政水治理又是長期以來的主力軍。
中創水務在快速發展的經濟潮流中,不斷提升管理水平,打造一支敢于擔當凈化人類生活環境使命的職業化環境保護隊伍,現已成為眾多政府機構的合作伙伴,服務內容涉及市政用水、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等多個領域,項目服務范圍遍及江蘇、北京、浙江、山東、黑龍江、安徽、河南等地成功確立了在水務行業發展力服務商的地位,客戶的廣泛認可也是中創水務未來快速發展的信心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