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未漲薪一朝忽頓悟 我工資這么低
2014-04-10
來源:搜狐博客
導讀:報道調查發現,“公務員熱”正在減退。據統計,目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已公布招考及報考人數的,僅山西、內蒙古、陜西的報考人數有所增加。其中民營經濟為發達的浙江,今年終確認繳費的報名人數為22.7萬人,與去年的36萬人初報規模相比,下降幅度近三分之一。
據媒體報道,一位從軍隊轉業當公務員20年有余的周副處長,也時不時感慨很后悔當公務員,因為這個崗位并未像大家所說的那樣高福利。一個月工資4000多,“還沒有教師工資高”。
自從中央頒布八項規定以來,關于公務員工資的討論就越來越激烈,無論是公務員的抱怨與牢騷,還是媒體和公眾的關注與熱議,只要涉及到此,都會引發無休無止的爭論。
幾乎從1998年曾經給公務員大幅漲工資以來,從來沒有哪個時候對公務員工資有如此的關注度。而也就是這將近十多年里,也從來沒有公務員為工資低之事甚為關注,更沒有大發議論。而此一輪的禁令、改革之風,卻讓此話題變得愈發敏感起來。
一個重要的因素在于,公務員的“灰色”利益受到了真正的觸及。過去的一段時間里,一些公務員已經習慣了“灰色”的利益存在,不論是個人權力所得的,還是部門單位權力所得的,總之是心安理得,對于低工資也似乎沒有什么在意。當時恐怕誰也沒有料到,習李執政以來的禁令會如此較真、如此徹底。
有兩個問題值得思考:一是當下一些公務員,除了對低工資憂心忡忡之外,還有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職位的擔當,有沒有認真考慮過做官是為了什么?除了錢,還有多少信仰與追求,還有多少擔當與責任。當然誰也不是圣人,需要養活自己和家人,可是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應該有所準備,尤其是對于正當收入的準備,而不是想要去靠“灰色”的、甚至“違法”的收入去養家。越是在利益受到觸及的時候,越是在改革更加深入的時候,真正有擔當、有志向的公務員,更應該想想老百姓,更應該想想未來,想想事業,也許就沒有那么的憂心忡忡了。
二是時下一些公務員的牢騷與怨言,究竟是灑向低工資,還是灑向特權、地位的喪失。有的部門官員表面上是對低工資表示不滿,而實際上恐怕更多地是為失去當官的特權,以及社會地位而不滿,還有由此而引發的職業安全感問題,畢竟這一塊比起工資來說,才是真正的“利益大頭,而且這種特權與地位的感覺,還不僅是一點點錢可以衡量的,許多人追求恰恰是這種味道。可是現在不同了,要破除的就是這種官本位的思想觀念,破除的就是這種固化的利益。
要解決公務員的工資問題并非難事,難的是要解決公務員的官本位思想,而且這不僅是思想觀念,更是利益的觸及。相信下一輪的工資改革,不僅僅是解決低工資的問題,更是要解決現有的思想觀念,以及固化的非法利益問題,這應該是改革的方向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