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定位混亂 就業夢想被指遙不可及
2013-07-17
來源:北極星電力招聘網
hbzhan內容導讀:每到高校畢業季,“就業”始終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今年的數據令就業這個話題感到各位沉重。教育部稱,今年全國畢業的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創紀錄的699萬人,比2012年增加19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復雜嚴峻,工作任務更加艱巨繁重。”當這批社會新鮮人滿懷期待涌向社會之際,等待他們的卻是“人增”、“崗減”、“薪降”的殘酷境遇。
“夢想對于我們來說都太了,我現在反感的就是和人談論夢想,因為那根本就是個遙不可及的目前,它就是個騙子”2013年作為廣大的699萬應屆畢業生中的一員,來自重慶某學院的畢業生李煒哽咽地說。
相較“211”、“985”等一批重點本科類院校,占中國高校總量80%的二三本院校及高職高專中的普通院校畢業生,在整個就業環境惡化的情況下成了受沖擊大的一部分群體。
由于高校定位混亂、學科專業設置不合理,這部分龐大群體的就業一方面受到“985”、“211”等重點院校的擠壓,由于后者無論是從師資力量、教學經費以及社會度等方面都占有一定的優勢,這無疑讓企業在選擇上一定程度偏上了重點院校類的畢業生,而另一方面則是來自中職畢業生的競爭壓力,中職類學校雖然在某些方面不如二三本院校,但其更加貼近市場需要,有針對性的教學使其畢業學生在實際工作中能快速融入工作環境中,因此作為招聘企業也更青睞這一類中職生,套用一位普通院校畢業生無奈的話就是“姥姥不親舅舅不愛”。
數據顯示,到2020年,中國高等教育在校生數將超過4100萬人,屆時18至22歲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接近或超過50%。
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能讓更多人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帶來的挑戰是,大學畢業生找到合適的理想的崗位將很困難。研究顯示,未來十年,中國大學本專科畢業生增量總計9400萬人,只有一半畢業生能到“白領”崗位就業,剩下一半要到“藍領”和“灰領”崗位。藍領將是大學畢業生新的重要的空間,這是國家的需要,也是個人就業的需要。北極星電力招聘網人力資源專家表示:剛畢業的學生對于工作要結合實際情況,先就業再擇業,畢竟節能總體就業形式還是十分嚴峻的。
對于今年出現的所謂“史上難就業年”,長期從事第三方教育數據咨詢和評估機構的麥克斯數據有限公司的創始人王伯慶對國內平臺高校近年來的一些變化也談了自己的看法:
早在2008年左右,受發端于美國的“次貸危機”影響,經濟放緩,中國出口受挫,國內大學生整體就業率曾有過波動,但隨著中央政府出臺4萬億刺激計劃后,就業率隨即出現穩定持續上升。
中國的高校開始盲目樂觀,占高校數量80%的新建二本、三本、高職高專院校中,有很多的學校開始大談“博雅教育”,把自己扮成一個北大的追逐者的角色,而忘記了自己學校的畢業生是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大背景下才能有讀大學的可能性,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
“我覺得這個有點可惜了,今年的所謂‘難就業季’,高校應該反思自己的責任。”
在中國高等教育從大眾化向普及化邁進的新階段,占高校總數80%的普通院校如果繼續照搬985、211的辦學思路,培養人才模式,那么留給這些學校的畢業生們的就業之路必將越來越狹窄。
好在對于這個結構性的深層次問題,教育主管部門亦有體認。在今年年初教育部頒布的《教育部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教學[2012]11號)中,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優化學科專業結構”。
具體而言,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要加強就業狀況統計、分析和監測預警,把就業狀況作為招生計劃制定、質量評估、經費投入、專業設置、培養方案調整、班子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把就業狀況作為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的重要指標和高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的核心指標。更明確提出,“連續兩年就業率較低的專業,除個別特殊專業外,應調減招生計劃直至停招。”
而有知情者透露,在不久前天津舉辦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分管教育的中央領導明確表示,未來將把部分地方高校和應用型高校退回到職業院校序列,年內還將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總理會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