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生物處理原理:利用好氧菌、厭氧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消耗生活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在缺氧池,厭氧菌、兼性菌分解有機物,反硝化細菌將好氧反應池回流混合液中的 NO2-N、NO3-N 還原為氮氣脫氮;在好氧池,微生物通過有氧呼吸將有機物進一步分解成無機物。
膜分離原理:采用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等,利用微濾膜或超濾膜的分離作用,將污水中的懸浮物質、膠體物質、微生物菌群與已凈化的水分離,取代傳統工藝中的二沉池和常規過濾、吸附單元,實現固液分離,獲得穩定的出水水質。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故障排除
結構組成
預處理單元:通常包括格柵、調節池等。格柵用于攔截污水中的大顆粒雜質、漂浮物等,防止其進入后續處理單元造成堵塞;調節池用于調節污水的水質和水量,使污水能夠均勻地進入后續處理流程。
生化處理單元:常見的有缺氧池、好氧池、生物接觸氧化池等。池中填充有生物填料,為微生物提供附著生長的場所,微生物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通過生物膜與污水的充分接觸,對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分解和轉化。
膜處理單元:如果采用 MBR 工藝,膜處理單元是核心部件之一。膜組件通常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過濾性能和化學穩定性,能夠有效地截留污水中的懸浮物、細菌、病毒等污染物,使處理后的水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污泥處理單元:用于處理沉淀下來的污泥,部分污泥可以回流至生化處理單元,以維持系統中微生物的數量和活性,剩余污泥則需要進行定期排放和處理,可采用污泥濃縮、脫水等工藝,將污泥處理成含水率較低的泥餅,便于后續的處置。
消毒單元:一般采用紫外線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等方式,對處理后的污水進行消毒處理,殺滅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確保出水水質符合相關排放標準。
智能控制系統:由 PLC 控制器、傳感器、監控設備等組成,可實時監測設備的運行狀態,如水位、水質、設備運行參數等,并根據設定的程序自動控制設備的運行,如水泵的啟停、風機的曝氣頻率、閥門的開關等,實現設備的自動化運行和管理,同時還具備故障報警功能,當設備出現異常情況時能夠及時發出警報信號。
技術優勢
處理效果好:能有效去除 BOD、COD、NH3-N、TP、TN、SS 等污染物,出水水質穩定,可達到較高的排放標準,部分設備處理后的水質甚至優于地表水標準,可實現中水回用。
占地面積小:采用集成化、模塊化設計,將多個處理單元集中在一個設備內,結構緊湊,減少了占地面積,尤其適用于土地資源緊張的地區。
運行成本低:創新的智能控制系統可實現按需曝氣,搭配低能耗設備,降低了噸水耗電量;同時,污泥產量少,減少了污泥處理成本,且維護管理簡單,降低了人工成本。
自動化程度高:配備全自動 PLC 控制系統及遠程控制系統,無需專人管理,可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遠程監控設備的運行狀態、查看水質數據,當設備出現故障時能自動報警并推送處理方案,真正實現 “無人值守”。
適應性強:設備的處理規模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靈活調整,能夠適應不同水量和水質的生活污水的處理,對水質、水量的變化具有較強的耐沖擊負荷能力,可廣泛應用于城市生活污水、農村生活污水、公共設施污水以及類似的工業有機廢水等的處理。
應用場景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故障排除
城市住宅小區:滿足居民生活污水處理需求,保障小區水環境安全,處理后的中水可用于小區綠化灌溉、道路沖洗等,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
農村地區:助力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村生態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