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隔離病房污水處理裝置自主研發
醫院隔離病房污水處理裝置自主研發
核心工藝簡介
污水處理系統采用成熟的接觸氧化工藝(A/O),工藝將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聯在一起,在缺氧段(A段)異養菌將污水中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將蛋白質、脂肪等污染物進行氨化游離出氨。在充足供氧條件下,自養菌的硝化作用將NH3-N(NH4+)氧化為NO3- ,通過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條件下,異養菌的反硝化作用將NO3-還原為分子態氮(N2)完成C、N、O在生態中的循環,實現污水無害化處理。
根據醫院的規模、性質和處理污水排放去向,進行工藝選擇。根據醫院分類,分為傳染病醫院和綜合醫院。醫院污水處理后排放去向分為排入自然水體和通過市政下水道排入城市污水處理廠兩類。
1、傳染病醫院必須采用二級處理,并需進行預消毒處理。
2、處理出水排入自然水體的縣及縣以上醫院必須采用二級處理。
3、處理出水排入城市下水道(下游設有二級污水處理廠)的綜合醫院*采用二級處理,對采用一級處理工藝的必須加強處理效果。
4、對于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小型綜合醫院,條件不具備時可采用簡易生化處理作為過渡處理措施,之后逐步實現二級處理或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
污水中的污染物質是多種多樣的,不能預期只用一種方法就能夠把污水中所有的污染物質去除殆盡,一種污水往往需要通過幾種方法組成的處理系統,才能達到處理要求的程度。按污水的處理程度劃分,污水處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深度)處理。一級處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中的大部分用作一級處理。經一級處理后的污水,BOD只能去除30%左右,仍不宜排放,還必須進行二級處理,因此針對二級處理來說,一級處理又屬于預處理。二級處理的主要任務,是大幅度地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性污染物質(即BOD物質),常采用生物法,去除率(BOD)可達90%以上,處理后水中的BOD5含量可降至20~30mg/L,一般污水均能達到排放標準。但經二級處理后的污水中仍殘存有微生物不能降解的有機污染物和氮、磷等無機鹽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