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蘇省生態環境廳通報第一批基層生態環境機構規范化建設評定結果,常州市生態環境監控中心本部及武進分中心均被評定為A級,位列省內第一方陣。
近年來,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生態
環境監測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部署,根據省廳《江蘇省基層生態環境監測機構規范化監測工作方案》(蘇環辦〔2023〕124號)精神,監控中心以提升監測能力為抓手,強化屬地履職為核心,按照“補短板、提能力、出實績”的目標要求,明確內設機構建設責任清單,以“周調度、月會商”的形式壓實推進規范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提前謀劃全力保障,監測能力大幅提升
自2022年以來,監控中心本部每年制定監測能力擴項計劃,優化配置監測資源,細化階段性目標和責任科室,對人員、裝備、物料等各種監測資源進行合理調配和增補。規范化建設工作以來,專班定期聽取建設進展和所需協調事項,多次針對“瓶頸問題”召開專題協調會,全力保障達成擴項目標。經過一年多的持續投入建設,監控中心本部CMA資質監測能力由2022年初的31項參數33個方法,提升至2023年末的涵蓋水、氣、聲、輻射共計207項參數306個方法,累計增幅達567.7%,增幅全省第一,得到了省廳的通報表揚。武進分中心申請專項資金100余萬元,填平補齊實驗室大型儀器、便攜式現場監測設備等10余套目前已形成涉及水和廢水、空氣和廢氣、土壤等各項監測能力113項。
二是同向發力,形成全市監測能力建設一盤棋
根據深化監測垂改、推進監測能力現代化的總體要求,市監控中心建立分管領導“一對一”對口幫扶各分中心規范化建設機制,同向發力,密切配合,有針對性的指導各分中心認真開展本地產業和污染源監測指標關聯分析,達到特征污染物監測能力全方位覆蓋地方重點產業和主要環境風險相關特征污染物。中心本部針對性開展污染源特征指標擴項,增加125項171個方法,增量全省第一。武進分中心得益于規范化建設中要求監測能力匹配地方污染源監管的導向,強化履職能力,全年累計完成監測數據36000余個、完成各類監測報告662份,污染源監督性監測自行承擔率達到60%以上。
三是狠抓人員實訓考核,監測隊伍能級躍升
在規范化建設的全過程中,快速培養新進人才隊伍,成為提升監測軟實力的關鍵。為破解單位內部監測人員大部分為新入職人員的困境,單位內部統一思想,將確保高質量通過規范化建設作為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式定期調度監測能力建設進展。通過制訂“以老帶新”個性化幫扶計劃,組織監測人員與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江蘇常州環境監測中心跟班學習,針對性幫扶取得實效。通過組織技能競賽、專家培訓、能力驗證、質量抽查等手段,倒逼監測人員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迅速提升,在常州市第十七屆生態環境監測技能競賽中囊括前四和第七名,為單位奪得團體總分第一,彰顯了單位在全市監測行業的綜合實力。
2024年,市監控中心將根據省廳的要求強化第一批次規范化建設的成果應用,在總結推廣2家A級監測站的創建經驗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第二批次建設工作,持續加強對基層幫扶指導力度,重點指導溧陽市、金壇區、新北區3家縣(區)監測站開展規范化建設工作,力爭實現我市基層環境監測機構規范化建設全覆蓋,全面提升生態環境監測對建設美麗常州和“532發展戰略”的支撐、服務能力,以高質量環境保護助推高質量發展。
作者:常州市生態環境監控中心綜合業務科
編輯:邱練玲
原標題:全省首批!常州市兩家生態環境監測機構通過規范化建設A級評定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